崩漏治验两则

来源:须弥芥子 分类:典籍 时间:2022-06-06 阅读:227

一、“不补补之”治血崩

妇人崩中漏下之症,有因于血热者,有因于血瘀者,亦有因于脾肾虚损者,依法治之,必有良效。而余曾见年龄五十左右之妇女,正处更年期中,或老年妇人,有一种血崩,往往诸药罔效。据其见症,知为肾虚,而投以左右归及二至、六味、八味等方,皆难必效。自得魏之绣“不补补之”之法,投剂辄应,随手取效。始知此等血崩不仅肝肾亏损,且病及奇经以致冲任摇乱、封藏不固,当另求治法方可。

魏之琇于《续名医类案》中自出一案,载其治刘媪七十崩血,淋漓两月,遍服归脾、六味、四物、八珍、十全等方皆不能合者,为制“不补补之”之法:用熟地二两(半炒炭)、枸杞子五钱、枣仁五钱、白芍三钱、黄连三分,水煎服,复杯即应。

此证在于老年冲任精血虚损,以致摄纳无权,又以阴阳失调而兼心火微盛.治法首当益奇经之精血,同时助其摄血之力,稍佐清心泄热。盖心为血之主,心经有热,经血易于妄行,其热流入奇经,更难解散。全方药仅五味皆与奇经有关,熟地、杞子益冲任肝肾之精血(熟地一半炒炭乃取“血见黑即止”之义,意在止血也)。枣仁善养血敛阴而固摄奇经,具止汗摄血之良能。且枣仁同杞子有相须之妙,更增益精摄血之力。又本方妙在黄连合白芍,苦寒以坚阴。全方之组合,药简理深,义精力专,故能力挽狂澜,履险如夷也。某厂陈厂长之室徐氏,于四十三岁时来诊。向来家境清寒,粗茶淡饭,红豆碎麦食以为常。浸至营养不良,形赢色萎,兼以壮年生育过多,产后失于调护,积渐成疾,而致脾肾双亏,气血两虚。凡经行必出血如崩,亦必服中药而后血始能止。1970年12月6日急电邀诊,余迅即驰往。

诊知经行五日,其色黯黑,微带腥臭,夹细小紫血块甚多。腹不胀痛,但觉头晕目眩,整日经水淋漓,夜间衣被尽濡。按脉沉细带滑,两尺极微。舌体淡白而瘪,尖多红刺。审证及脉,乃虚中夹实、虚多实少之症。经行出血如崩、头目眩晕,脉象沉细尺微,显属中气不摄,肝肾俱损之候。血出腥臭,色紫块多,舌尖红刺,是血分瘀热之象。治宗魏之琇不补补之之法,益肝肾而固奇经,兼以疏导导气血。方为:

炒白芍15g 炒枣仁15g 丹皮6g 大熟地60g (半炒炭)酒炒黄连1g 生炒蒲黄各6g 泽兰叶6g 制香附4.5g 当归9g 川楝子4.5g 枸杞子15g 归脾丸30g (包)

服两帖,崩止经净,以后稍事调理,渐得康复。

本例于“不补补之”方外,加入归脾丸,为两调心脾而使固摄有权,香附、川楝疏肝经之气;蒲黄、泽兰通地道之滞。盖因本例出血日久,不仅病在冲任肝肾诸经,且气血已戕,故见脉细舌淡而眩晕剧作。经中多夹紫块为气血未畅,肝郁而血瘀也。故方中合入归脾、楝附蒲泽诸味,使全方更切病机,而能药到病除。

二、药物性经漏化瘀灵

崩漏一症,为妇科常见疾病,其证治之理法方药,经历代医家之研究发扬,可谓大备。然近时有一崩漏证,常见于育龄妇女,尤以青壮年见之最多,中年以后者所见渐少。其证经行之后淋沥不断,常须至下次经行之前始能血止经净,净未几日,下一周期之经血又行,行后仍复淋漓。甚至有连续数月始终不断者。平时腹有隐痛,或不痛,出血量不多,色或红或紫黑,夹有瘀块。此外,或兼见疲乏,或腰脊酸痛,或头痛,或心烦而情志易于激动等,证随人异。察其脉多细而不畅,舌无特殊病象。业师吴竺天先生,对此症详加分析研究,发现患此证者,常与口服避孕片有关。因脉细体倦、出血腰酸,时师每投益气养血、固经止漏之剂,直如泥牛入海,沓无音讯。吴师据其脉证,断定此证之成因必由经络瘀阻所致,大胆运用活血化瘀之法,多能药到病解。少则三剂,多则七剂,无不血止经净涣然冰释。孟城于临证间,凡遇此证而无明显气血亏损及严重慢性病史者,悉投上法,无不应手取效。吴师治妇科瘀血证有经验方一首,名“加减红桃汤”,治疗瘀血所致各症,每获良效。用于药物性经漏,是最为的对之方。

如1974年复,余曾治一史性店员,年仅三十余岁,产第二胎后不久便见经行,量少小畅,或时多时少,滴沥不净。血色黯黑,常带血块;腹中隐隐作痛而并不剧烈,但腹部时感板窒不适。越二十余日经甫得净,净刚二、三日,经水复行。又一周后,始邀余为之治疗。诊得脉细涩,苔薄净。询知病起于口服避孕药,拟诊瘀血阻滞所致,处以吴竺天老师之经验方“加减桃红汤”加味:

川断12g 狗脊12g 桃仁12g 红花6g 玫瑰花lg丹参9g 川芎9g 木香4.5g 制香附6g 益母草15g 鸡血藤9g 当归9g 

并嘱:药后如经血反多,不必恐惧,此是离经败血,瘀去则经自净而新血复生矣。服方三帖,果达预期之效,以后经汛按期而至。

本例即于吴师之“加减桃红汤”方中加益母草一味,因益母草不仅善祛瘀滞,且善收摄胞宫,止血生新也。

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目录

  • 1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内容提要
  • 2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序一
  • 3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序二
  • 4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自序
  • 5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临证须辨疑似
  • 6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无形主宰意念力
  • 7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“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”浅析
  • 8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粥油益阴有殊功
  • 9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虚劳初探
  • 10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痨瘵试析
  • 11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大小肠脉诊部位辩
  • 12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脉学三题
  • 13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黄褐厚腻苔清化漫笔
  • 14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察舌余言
  • 15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汗吐下法亲历记
  • 16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感症小议
  • 17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外感风热误药致变
  • 18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秋感温燥凉解宜
  • 19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温病岐视
  • 20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
  • 21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瘀血发热二例
  • 22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惊恐重症赖补养
  • 23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赭石立治脑震荡
  • 24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镇肝熄风法治愈脑挫伤
  • 25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镇肝涤痰疗癫狂
  • 26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中风偏枯治法刍议
  • 27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口眼?斜仗“圣愈”
  • 28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历节风痛误药辨治
  • 29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甲亢效方当归六黄汤
  • 30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小柴胡汤愈肺痨
  • 31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虚劳咳嗽拯阴蠲
  • 32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五味子治咳宜忌谈
  • 33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“百合”妙蠲“老慢支”
  • 34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培土生金愈久嗽
  • 35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平衡五脏治久咳
  • 36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饮邪咳喘青龙祛
  • 37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二十年痰喘两月解
  • 38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小议“截喘”说治喘
  • 39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小儿肺炎奇验案
  • 40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心房纤颤
  • 41 心衰愈后呃逆
  • 42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
  • 43 益气健脾愈胃疡
  • 44 橘皮竹茹消胃炎
  • 45 饮食疗法胃疡平
  • 46 扶土抑木除脘痛
  • 47 饮证说约
  • 48 肝炎杂说
  • 49 顽固腹痛温肝治
  • 50 肠痈验方酒煎红藤饮
  • 51 痛泻要方治痛泻
  • 52 便秘良药决明子
  • 53 填精益肾疗骨疾
  • 54 诈病经治记
  • 55 “关脉如豆”说癌症
  • 56 消散一法试癌肿
  • 57 胰腺癌治验
  • 58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
  • 59 养血生发斑秃痊
  • 60 简易便方愈臁疮
  • 61 阴茎损伤性炎肿治验
  • 62 吴竺天临床经验方应用
  • 63 妊娠早期脉解
  • 64 甘麦大枣脏躁愈
  • 65 崩漏治验两则
  • 66 产后病治法试探
  • 67 带状疱疹奇效方
  • 68 药食过敏二例
  • 69 风热乳蛾恃银翘
  • 70 阴虚咽痛药忌夹杂例
  • 71 “泻心”善治口糜泻
  • 72 内外并进疗红眼
  • 73 诊暇随笔
  • 74 小柴胡汤纵横谈
  • 75 小柴胡汤治验选
  • 76 益气升清话“补中
  • 77 桂附八味丸方证散议
  • 78 淮牛膝功用别传
  • 79 鲜人中白治跌打损伤奇效记
  • 80 龙眼壳核有妙用
  • 81 耳中苦鸣辨治愈
  • 82 针余琐谈
  • 83 肾虚感寒立时医
  • 84 点穴疗法愈儿疾
  • 85 《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》气功治病实验谈
  • 最近综合
    《列仙传》女丸,陵阳子明,邗子,木羽,玄俗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赤斧,呼子先,負局先生,朱璜,黃阮丘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服闾,文宾,商丘子胥,子主,陶安公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山图,谷春,阴生,毛女,子英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主柱,园客,鹿皮公,昌容,溪父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赤须子,东方朔,钩翼夫人,犊子,骑龙鸣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祝鸡翁,朱仲,修羊公,稷丘君,崔文子 12-31
    《列仙传》桂父,瑕丘仲,酒客,任光,箫史 12-31
    最近人气
    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 09-15
    道德经 09-27
    周易 08-27
    诗经 06-24
    《法华经》(妙法莲华经) 09-16
    性命圭旨 11-27
    千金方·千金翼方 06-06
    黄庭经 08-27